
据悉,近日,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陕鼓”)宣布,成功与中石油达成合作,为其新能源及配套煤电、碳捕集一体化项目提供核心压缩机组系统方案。作为国内首个 “新能源 + 煤电 + CCUS” 全产业链示范工程,该项目将通过 100 万吨 / 年的碳捕集规模,构建 “捕集 - 利用 - 封存” 闭环,预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0.76 万吨,相当于植树 580 万棵,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 “双碳” 目标实现提供战略支撑。该项目位于新疆克拉玛依,依托中石油煤电基地,创新性地将燃煤机组烟气捕集的二氧化碳直接注入油田驱油,实现 “减排” 与 “增效” 双重突破。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提高原油采收率 7%-15%,同时节约标煤 4.38 万吨,形成 “煤电减碳 - 油气增产 - 生态改善” 的循环经济模式。这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煤电烟气碳捕集到油田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标志着我国 CCUS 技术从单一捕集向产业化应用的跨越。陕鼓为项目定制的 CCUS 核心机组系统方案,采用全球领先的气动计算技术,较传统项目降低压缩电耗 10%,同时保障捕集率超 90%、二氧化碳纯度达 99.99%。机组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可实现连续运行周期提升 30%,大幅降低运维成本。作为分布式能源领域的 “大国重器”,陕鼓以 “1+7” 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为核心,构建了覆盖设备、EPC、服务、运营等全链条的创新生态。此次签约的 CCUS 项目,是其 “能源互联岛 EISS4.0” 方案在煤电领域的又一落地实践。该方案整合压缩空气储能、工业余能回收等技术,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能源供需动态平衡,已在全球多个超大型项目中验证其经济性与可靠性。值得关注的是,陕鼓在碳捕集领域已形成深厚技术积淀:
2021 年:联合西北大学等成立 “应对气候变化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
2023 年:国家能源集团 50 万吨 / 年 CCUS 示范项目投运,捕集率超 90%,入选国家《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 年版)》及能源局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2024 年:湖北应城 300 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并网,创造单机功率、储能规模、转换效率三项世界纪录,其核心压缩机组由陕鼓提供。
三、绿色转型的 “陕鼓样本”
陕鼓的技术突破不仅体现在 CCUS 领域,更在能源全产业链实现创新突围:
装备制造:AV140 轴流压缩机等产品全球领先,TRT 机组市场占有率超 90%,累计为全球用户节约标煤 6282 万吨;
服务转型:能源基础设施运营板块营收占比提升至 57%,通过 “能源互联岛” 模式为钢铁、化工企业年均降本超 2 亿元;
国际布局:在 “一带一路” 沿线承建多个大型能源项目,能量回收总功率达 25.33GW,年减排二氧化碳 1.64 亿吨。
“此次合作是陕鼓践行‘要为客户找产品’理念的生动实践。” 陕鼓董事长李宏安表示,“我们将以 CCUS 技术为支点,推动煤电、油气等传统行业与新能源深度融合,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CCUS 技术已被纳入《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成为我国 “双碳” 战略的核心路径。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 2050 年全球 CCUS 需求将占碳减排量的 15%。陕鼓此次签约的项目,正是响应国家 “十四五” 规划中 “推动煤电与 CCUS 耦合发展” 的部署,为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提供示范。
随着全球首个海上 CCUS 集群项目在广东启动,以及欧盟碳关税等政策倒逼,CCUS 产业正迎来爆发期。陕鼓凭借在压缩机领域的技术壁垒和全流程服务能力,已成为国内外百万吨级项目的首选供应商,其技术方案在成本控制、系统集成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从 “设备制造商” 到 “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商”,陕鼓用 30 年时间完成绿色转型。此次与中石油的合作,不仅是技术实力的验证,更是对能源革命的主动拥抱。在 “双碳” 目标下,陕鼓的创新实践正在重塑传统能源行业的价值链条,为全球工业低碳转型提供中国智慧。☑ 如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
来源:煤化客